冈山当地某大型精神病院的院长退休后自己开办的设立在破民房里的私人诊所,有鼓励病友交流的休息室、平价食堂和活动室(病友们甚至有办会刊),运营形态本身颇有看头,同时涉及了当时的提高自付份额的社保问题以及护工们的案例,略散,但角度比较特别,一种小型社区互助型方案。这位山本医生简直活菩萨啊积极启发型的谈话十分感人。关注多年带病生存实态,病友们淡然的自白中不乏惊人的惨事,喜欢讲冷笑话的胖阿哥甚至是个不错的诗人?!附阿哥本片内No.1笑话:想田(SODA),给我们买汽水(soda)!!
想田和弘的观察电影,触及日本人心目中的敏感话题——自杀与抑郁症。被拍摄的主体选取较为零散,拍摄观念朴素。偶有佳章,但通盘缺乏摄人心魄的亮点。以个人之见,结尾略累赘。导演目前旅居纽约,诚恳亲切,是接触过的英文最棒的日本电影工作者。
竟有《坡道上的家》原型
俺もだめな人間。行き甲斐+居り甲斐→生き甲斐か。。そうかも。
对照“精神0”一起看,几位重逢的病人,日复一日走过的石板路,那是姬路城吗?偶然路过猫和的学生,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偶然和共生。
痛不欲生
观察电影
这是peace的缘起吧,都是可怜人,尤其在社会关系这么严苛的国家,生存空间真的很狭小了。批判小泉政府和《选举》还是保持一致。希望写诗的那位哥们能出成诗集。
推荐看,不要一个人看。
有些是抑郁,有些是天才。
复健094.这个患者说得好好,我完全认同。“如果你是健康的,是不是意味着你是完美的?我意识到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一个人会被贴上‘健康’的标签,但他肯定有一些缺陷,就像我有精神疾病一样。”“健康的人有时是没有怜悯心的,不像这里的人,他们不了解我们的情况。”这是一个患者在考虑加入乐队时的顾虑。无知造成偏见,可是两拨人都没有什么互相了解的意愿,健康人有着高高在上的傲慢或是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病人有病耻感或者疲于向其他人解释,但其实他们有什么两样呢?影片中很多的护工都是患者,他们不说话你又分得清他们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么?给予一种疾病的关注,非隐喻的关注,平视的关注吧,影片视角做得好。
很难界定拍摄敏感题材究竟是扒伤口探猎奇还是真实展现。导演态度很真诚,但真诚未必真正解决矛盾。
和《囚》等展现的世界全然不同,社区康复和精神病院规训两套方案之间有一道大沟,使得《精神》中的权力运作或曰歧视处在一个隐没的位置,医者的不作判断和患者的自觉(充满日常生活场景的复杂性和张力)与《囚》形成反差——反而对观者的凝视是极大极大的挑战,不是某一「机构」区隔了我们,而是某一「建制」要将这些不洁物排出体外。想田的摄影机陪佐了这个围绕山本医生的小社群的共生实践…生的强度啊!!
想田和弘#观察电影之二--山本昌知精神科问诊纪录
喜欢片子里的纪录片美学,以后成熟了再看一遍吧,一定有不同的东西还在里面
A3E3I4
不错
想田和弘。关于“精神病”,不要把自己当“病人”,也不要把别人当“正常人”。大家都一样,都是“人”,都不是“完人”。所谓的“精神病”,可能就好了一大半。
以去标签化的镜头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真正传达他们作为人的存在!
我大概用了一天才把它全部看完,杂碎的琐事,只是客观的拍了问题却没有看到想法,可是有些细节真的太深入人心了,这个世界苦难太多,我们要怎么办。